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良性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来源:英之泰教育 | 作者:英之泰教育 | 发布时间: 2019-07-19 | 1685 次浏览 | 分享到: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浪潮之下,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各学校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那么,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建设应该依据哪些指导思想来进行呢?

一、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主要目标:(1)利用信息化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2)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支撑现代教育治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要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等。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平台等的科普作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开源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生产设施或展馆等。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二、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提到,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三、 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诉求

学校教育是一项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3.0时代的教育不仅限于传统学校已然成熟的职能,突破时间、空间、师资和内容方面的限制,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习得需求,提高核心素养的养成,以面对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2016年9月,教育部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提出可以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图

 

四、符合智慧教育的应用方向

4.1 智慧教育的应用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从信息化视角下提出了智慧教育的内涵: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新境界,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

同时指出,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法、智慧评估是智慧教育的三大组成要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环境是媒介,智慧教学法是方法,智慧评估是人才的评价方法。智慧环境促进了智慧教学法的创新,智慧教学法又对智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4.2 智慧教学的应用特征

2015年,深圳市教育局汇编了《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集》,其中提出三点智慧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师:由传授者变成指导者

教师转变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

2、课堂时间:用于交互和问题探究

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同时,增强课堂中学生的探究性和交互性。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这是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与师生交互,构建、扩展和创造深度知识。

4.3 智慧学习的应用流程

“智慧学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学习者视角来说,“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积极参与、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完整学习体验的新型学习范式。从技术视角来说,“智慧学习”广泛利用了轻巧、智能、新潮的“智能设备”架构起新型的智能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数据分析、学习服务维护、学习诊断与评价诸多功能。

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仅要重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创造更舒服的环境,也应关注各类软件系统及统一平台建设,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评价和决策,为师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以及市区校多级教育信息化良性生态体系建设。

关于英之泰:

深圳英之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平台现有教研、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智慧办公、学生德育管理、后勤管理、智慧党建和物联网综合服务等五大体系共100多个应用模块,覆盖了从幼儿教育、小学、中学、高中直至高等教育的一体化校园综合应用管理以及可满足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使用的两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