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食品安全”,英之泰开启校园食安监管新模式
来源: | 作者:pmtc7be09 | 发布时间: 2018-12-15 | 921 次浏览 | 分享到: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青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阶段,

对食品品质要求尤为严格。


孩子的饮食问题时时刻刻牵动着父母的心,

然而频繁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却一次次将宝爸宝妈们的安全感打入谷底。

“舌尖上的美味”正演变为“舌尖上的地雷”,

真是让人不得不担忧!

食材不干净、调味品过期、加工流程不规范......层出不穷的食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近期网络上就曝光了数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9月3日,开学第三天,江西万安县多所中小学爆出"营养餐食材发霉、腐烂"的传闻;

9月19日,芜湖数家幼儿园被爆学生吃的鸡腿发臭,所使用的大米已霉变生虫;

10月20日,有家长曝光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厨房内的番茄和洋葱腐烂变质,部分食物的加工日期被任意篡改,实则早已过期;

11月8日,多位威海温泉学校学生家长反映,在食堂看到厨房面盆底部残留有深色油渣物......


真的很难想象孩子吃了这些食物会怎么样...... 

虽然这些学校最终因此追责校长、更换供应商,但家长们悬起来的一颗心并未彻底放下:

怎样才能弄清楚孩子在学校到底吃了什么?

数据显示,全国大约有3千个区县,70多万所学校,2亿在校学生,政府每年要投入大量管理费用,效果却并不如意。

食品安全监管的种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打响食品安全保“胃”战

新“食”代的食品安全治理需要制度的托底和技术的优化,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校等主体寻求新技术、新方法来切实地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近年来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对食品安全做出了规定和指导,强调要“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部署展开明厨亮灶工作”等。如今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逐步成为食品管理工作的辅助利器,能让校园食安监管更有效、更公开、更透明。
       为了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英之泰教育目前正研究开发“智慧食安”解决方案,期望用高新技术整合应用,实现食品的追根溯源,让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检查情况了如指掌,有效防控、及时处理安全风险,建立起全程透明、动态监督、全民共治的食品安全体系。

智慧管理: 食物也要有“身份证”

做到提前预防、过程监督、事后追溯形成全链实时、动态、闭环式的信息化联动管理系统;通过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食安信息流将食品的流转过程透明化,让学生吃得舒服安心。


智慧环境: 阳光监督 携手护航
社会、学校、家庭提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着力普及食品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膳食营养统计分析。实现多方共同监管综合构建食品“安全屏障”。


科学监管: 整体管控 食在安心

应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最新技术,从源头上追踪,同时进行全局分析与控制,找出管理薄弱环节,让校园食品监管不留死角。




依靠高清摄像头等智能设备采集到的所有信息都会传输到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学校、家长、学生可以通过PC端、移动端及校园内的智慧食安”数据大屏来实时查看,随时监督食材是否合格、卫生是否达标、加工操作是否规范,让孩子吃上营养、健康的每一餐食品安全无小事,学生吃好是大事,英之泰教育期望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校提升食安问题治理能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全方位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